试论楹联与素质教育的关系
○ 李建军
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: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,为人民服务,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,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。…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,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,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”。
素质教育,就是为提高人的素质而进行的教育活动,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。它是依据国家的教育方针,着眼于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,以面向全体学生,面向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,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,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、能力,促进他们在德、智、体、美等方面生动、活泼、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,造就有理想、有道德、有文化、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。
广大教育工作者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,大力实施素质教育,为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了不懈地探索和努力,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。实践证明,在大中小学学生中开展楹联知识的普及和楹联文学创作活动,是开展素质教育的一项有益而成功的尝试。
楹联知识的普及和楹联文学的创作,与培养德、智、体、美全面发展和造就有理想、有道德、有文化、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。
一、欣赏、创作楹联作品可以促进青少年德育的健全和完善
德育,即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教育,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。文学的道德教化功能在楹联文学中体现得尤为突出。文学史上很多脍炙人口的著名楹联,包含着深刻的哲理。指导着我们特别是青少年如何作人、做事、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,培养高尚道德情操,有的名联可以影响人的一生。许多中小学生把脍炙人口的名联抄录下来,作为座右铭,激励自己刻苦学习。
先贤林则徐先生有联:“苟利国家生死以;岂因祸福避趋之”。既是林则徐先生一生的人格写照,也激励了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正义、真理而不屈不挠的献身。江泽民总书记、温家宝总理就经常地吟诵这副脍炙人口的名联。
周恩来同志年青时曾题一 联:“与有肝胆人共事;从无字句处读书”,也是表明自己的心志与追求,不但激励了他自己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奋斗毕生,对于我们新时代的青少年,也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。
学习楹联、可以了解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,对于振奋民族精神,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。另外,楹联的特性决定了其热爱者、学习者、研究者脚踏实地,不尚空谈,认真敬业的特点。
二、学习楹联写作可以促进智力的发展和语言文字、文学水平的提高
楹联是中华民族特有的语言艺术,它简洁、凝炼、言简意赅。楹联中包含着对立统一的辩证法,学习写作楹联,可以对汉语中词性、词类和句与句之间的关系以及大量修辞方法如比喻、比拟、双关、象征、反复、夸张、顶真、回环等了解和熟练应用,对于学习语文大有裨益。推敲楹联作品的过程,就是炼意、炼词、炼字的过程,是删繁就简的过程。
创作楹联,既培养作者想象力,也培养作者逻辑思维能力,培养观察力、判断力。在学习楹联的过程中,青少年会接触到古今大量史料、方志、典籍,无疑会增进其知识的积累,能力的提高。
三、欣赏学习楹联,有助于身心愉悦和健康
楹联和体育的关系似乎远一些,但静心思考,不难发现楹联与体育的密切关联。
正如体育项目中包含着桥牌、棋类比赛一样,楹联亦可以达到促进身心健康成长的作用。故而,楹联有“智力体操”之说。
欣赏或创作一副楹联,就要调动作者的全部身心去思考,可以凝神静虑,排除各种杂念。大脑细胞空前活跃。当你欣赏或创作一副意境深邃、语言优美、技巧新奇、书写优美的楹联作品时,身心愉悦,神爽气清,有助养生和身心健康。在紧张的学习、工作之余,抽暇欣赏、创作楹联,可以调剂身心。
再有,研究楹联,不但要研究其内容,也要研究其表现形式——毛笔书法。写毛笔书法,正如人们所说,是作气功。所以,楹联家习练书法,无疑更是健身之道。古今有许多长寿楹联家,道理大概在此吧!
四、学习、欣赏楹联,可以培养青少年审美感受、提高审美能力
楹联是集内容的文学美,形式的文字美、对称美、书法美,集文学和艺术于一身的丰富的审美载体,欣赏、写作优秀楹联,首先会受到其文学美的熏陶,欣赏者、作者的审美能力得到潜移默化地提高,汉语作为方块字,字形优美,对联的对称产生的均衡美,书法墨迹产生的艺术美等。无不令读者、欣赏者、作者沉醉其中。从另一个角度看,沉迷于楹联文艺美的青少年,就无心、无暇去大吃大喝、赌博吸毒,有利于使之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。
综上所述,不难理解,楹联和我们提倡的素质教育的密切关系。也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:在中小学校和青少年中开展楹联教育学习活动,是符合我们的教育方向、方针,符合青少年生长发育的特点的。
文章出自吕东坡小学语文教学网